值得信赖的区块链资讯!
比推数据  |  比推终端  |  比推英文  |  比推 APP  | 

下载比推 APP

值得信赖的区块链资讯!
iPhone
Android

比特币 Layer2 爆发前夜,我们可以从以太坊 L2 上学到什么?

Web3CN

从追捧到证伪,比特币 Layer2 路在何方?

撰文:Web3CN

随着 2023 年 Ordinal 协议的诞生,比特币作为昔日的「数字黄金」迎来了一种全新的资产类型——「铭文」,如果说比特币是黄金的话,那么铭文则类似于用黄金加工后的产品,拥有独特的价值。

这种在第一个区块链上的原生资产发行方式迅速获得市场的追捧,不仅衍生出更多的资产发行协议如 BRC20,Atomical、Runes 等,还诞生了诸如 ORDI、SATS 等知名铭文,以及众多比特币的原生 NFT。

一时间比特币生态再次迎来了自己的春天,吸引了大量的资金、用户和开发者。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后,比特币上的资产确实越来越多,众人也逐渐意识到了比特币作为一个 Layer1 的局限。一方面,比特币本身不支持智能合约,所以在比特币上依靠铭文这些技术很难拓展出更丰富的应用场景。

另一方面,比特币的性能和矿工费也成为了比特币生态进一步发展的巨大阻碍,铭文玩法活跃期间,会迅速增大比特币的转账费用,甚至开始影响比特币的正常转账,更何况如果真有更多的应用场景,那会进一步造成网络的拥堵和长期的高矿工费。

顺理成章地,铭文掀起的这股热潮很快便传递到了比特币扩容的赛道上,而这也开启了另一个热门赛道——比特币 Layer2。

从追捧到证伪,比特币 Layer2 路在何方?

一些老的比特币扩容方案被再次关注,而新的比特币 Layer2 项目也越来越多的被提出,这其中,在铭文方向深耕并以比特币链上铭文的嵌套协议 BRC420 出名的 Bitmap Tech 团队趁着铭文热度未销之际,率先推出了一条比特币 Layer2,而这就是之后名噪一时的 Merlin Chain。

Merlin Chain 在 2024 年 2 月上线,并很快开启了质押活动 Merlin's Seal,质押的标的除了比特币以及一些铭文以外还有 BRC420 的蓝盒子等资产,这也引发了蓝盒子的暴涨。承接了比特币铭文的热度,Merlin Chain 在质押开启之后便获得了大量的 TVL(数据来源:https://geniidata.com/ordinals/index/merlin),活动上线不到 30 天 TVL 便突破了 30 亿美元,最高一度达到 35 亿美元,成为了时下热门的比特币生态明星项目。

4 月 19 日,万众瞩目的 Merlin 终于上市,其代币 MERL 最高冲至 2USDT,但随后便迅速回落,并在接下来的数周时间持续下跌,目前已经下跌超过 80%,并已接近成本价,这样的表现直接让众人大跌眼镜。

而在 MERL 上市后不久,4 月 25 日 Merlin 才打开了 BTC 的解锁功能,随后其 TVL 断崖式下跌,如今已跌到 13 亿美元左右,跌幅超 60%。而此前参与质押的蓝盒子则从最高价值 1 个 BTC 左右,也暴跌到不到 0.05BTC。

作为比特币 Layer2 的明星项目,在上市后却遭遇币价和 TVL 的双重暴跌,也让众多积极参与 Merlin 的人受伤颇多。这不禁让人们生出了对比特币 Layer2 的怀疑,究竟比特币 Layer2 是真正的潜力叙事,又或者只是昙花一现的炒作话题?

实际上,整个区块链行业的发展就是在种种怀疑与认可之间不断摸索着前行。对于区块链的扩容来说,比特币并不是唯一在探索的生态。以太坊作为元老级的龙二,设计比较早期,也面临着不得不扩容的困境,但是作为在比特币之后才开始探索扩容方案的以太坊,其 Layer2 却能百花齐放,涌现出非常活跃的发展,这其中一定有值得学习的地方。我们不妨通过以太坊的 Layer2 发展,来展望一下比特币 Layer2 的发展。

回望以太坊扩容之路1、学习与探索

以太坊的扩容方案一开始是借鉴了比特币的经验,并探索了状态通道、闪电网络以及侧链等方法。

状态通道,就好比是两个想要交易的对象 A 和 B 在 Layer1 之外开辟一个不断更新状态的通道,通道里的双方无论进行多少次交易都不会受到 Layer1 的性能和费用的影响。之所以要不断更新状态,是为了把最新的链下状态上传到以太坊主链上作为最后的结算依据以防止作恶。这确实能极大的提高效率和降低费率,比如 Connext Network 就是在状态通道的基础上进行探索。

然而,它的局限在于仅适用于通道内的双方,也需要双方持续在线并不断更新状态,否则会有资产损失的风险。

而闪电网络(Lightning Network)则是在状态通道的基础上迭代的,如果说状态通道代表着两个对象之间的线,那么闪电网络则是把非常多的线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网络,这样即使 A 与 B 本身并未在一个通道里,也可以通过网络串联多个通道最终相连。

闪电网络相当于是状态通道的网络版本,以太坊上就借鉴了比特币的闪电网络推出了雷电网络。但雷电网络是链下网络,并且自身也不支持智能合约,主要的使用场景还是转账支付作用。此外,雷电网络不属于区块链网络,其节点容易受到中心化团体的控制,有一定的风险,所以它依然有许多不足。

随后推出的侧链技术则填补了闪电网络的不足,它是一种区块链形式,还可以运行智能合约,因此具有比闪电网络更高的安全性和更强的可扩展性。

然而,侧链也带来了新问题。由于其独立性,侧链仅对自身账本负责,仅把交易结果传回主链,这可能导致侧链作恶带来损失。例如,侧链节点篡改交易记录或拒绝执行交易可能导致错误结果传回主链,进而影响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因此,侧链存在数据可用性问题,未被广泛认可。

这一阶段,基本上以太坊的扩容方案是根据比特币的扩容方案的思路来实践的,但是在诸多尝试之后,以太坊没有停下探索的脚步,也开始走出更领先的一步。

2、柳暗花明

2017 年,Joseph Poon(闪电网络提出人之一)和 V 神提出了一个新的以太坊 Layer2 链下扩容框架——Plasma。Plasma 参考了状态通道的一些设计,并针对侧链的缺点进行了改进,采用了一种由许多子链构成默克尔树的树状结构的架构。相比于侧链,Plasma 会将发生在这些 Plasma 子链中发生的所有交易记录进行哈希处理,生成一个默克尔根,并将其传回主链,让主链能够对 Plasma 上的交易进行监督。这个默克尔根包含了所有在 Plasma 链上发生的交易记录的摘要信息,主链可以用来验证这些交易的完整性和有效性,从而保证了交易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尽管 Plasma 似乎解决了一些状态通道以及侧链的问题,但是 Plasma 仍然存在一定的数据可用性问题,并且 Plasma 并不能支持智能合约,其发展也陷入了瓶颈。

似乎好不容易看到希望的解决方案又陷入了困境,然而在 Plasma 诞生一年后,一套新的解决方案悄然诞生,正是这套解决方案一举开启了 Layer2 的大爆发,而这就是——Rollup 技术。

Rollup 虽然也是利用默克尔树和子链结构来构建,但是相比于 Plasma,Rollup 会将子链中的所有交易记录都被打包压缩后传给主链,而不会像 Plasma 一样进行哈希处理,主链上的节点可以直接访问和验证所有交易的详细信息,而不仅仅是哈希摘要,因此提供了足够强的数据可用性和透明度,从而增加了系统的可信度和安全性。

而随着 Optimistic Rollup 被提出,基于该技术的 OptimismArbitrum 等项目陆续上线。由于 OP Rollup 解决了关键的子链数据可用性等问题,并且可以支持智能合约,其安全性和功能性终于得到广泛认可,Optimism、Arbitrum 吸引了大量的开发者和项目,用户和资金也敢于深入参与其中,两者迅速构建出自己的生态系统,自此以太坊 Layer2 终于走上正轨,迎来爆发。

3、百花齐放

Optimism、Arbitrum 等 Layer2 的成功也吸引了更多的团队探索不同的 Layer2 解决方案,对于技术实力强的团队他们可能会研发自己的 Layer2 解决方案,但是也有一些团队他们可能也想经营一条自己独立的 Layer2,但是自身技术不够,而这样的需求率先被 Optimism 团队所发现。他们基于 Optimism 推出了可以一键发 Layer2 的工具 OP Stack,任何团队都可以更容易的利用该工具发布一个属于自己的 Layer2。而其他自研 Layer2 的团队也不甘示弱纷纷发布了基于自己项目的发 Layer2 工具,比如 Arbitrum 的 Arbitrum Orbit,zkSync 的 ZK Stack,Polygon 的 Polygon CDK 等。

于是,更多的 Layer2 的需求被挖掘出来,形成了一场 Layer2 的盛宴,目前光在 L2beat 上统计的就有超过 50 多个 Layer2 项目,Layer2 的发展已经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

而另一方面,目前主流的 Rollup 方案中往往存在排序器作恶的问题。Layer2 中的排序器主要负责将发生在 Layer2 上的交易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排序,并将它们打包成区块,然后提交到主链上进行确认。排序器通常会根据一些规则,如交易费用、时间戳等,来确定交易的顺序,并确保区块的有效性。

然而,由于排序器具有控制交易顺序的权力,因此可能存在排序器作恶,有意地调整交易顺序,以获取更多的 MEV 收益。所以,也有一些团队开始在探索去中心化排序器的解决方案,以让 Rollup 更具安全性也更加成熟。

细数以太坊的 Layer2 发展,我们不难发现以太坊扩容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是都在朝着更加去中心化、更具数据可用性和更安全的方向探索。只有当更安全更去中心化的方案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才会获得更多资金和用户的认可,才能更快速的发展起来。

理论上来说,比特币的 Layer2 也可以参考以太坊 Layer2 发展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条「链」,同样也会在安全性和去中心化程度达到一个被市场广泛接受的程度之后迎来像以太坊这样的百花齐放。

那么比特币当前的 Layer2 方案究竟有哪些,又有哪些新的变化值得关注呢?让我们带着以太坊 Layer2 的发展经验,把视角转回到比特币生态。

比特币生态的困境与突破1、当下比特币的扩容困境

当前的比特币生态我们也没看到许多专业的组织或机构大量进场,这也是因为并未在安全性和去中心化程度达到这些专业玩家的满意程度。

当我们谈及 BTC Layer2 发展之时,早在 2015 年 2 月就发布了闪电网络白皮书的草稿,这也是最早基于 BTC 的 Layer2「支付协议」,也引领了后来人对 Layer2 本身的构想。但众所众知,闪电网络不支持智能合约,因此,无法在闪电网络上进行和比特币相关的生态应用开发,仅可作为支付扩展路径。

随后在 2016 年,一个特别看好在 BTC 上做 L2 的公司获得了腾讯领投的 5500 万美金的融资,这家公司就是后来行业家喻户晓的「Blockstream」,而他们做的 L2 产品名为 Liquid Network——通过双向锚定技术与比特币主链进行资产交互,也算比较知名的 BTC 侧链。但 Liquid 的比特币跨链方案相对中心化,采用 11 个被认证的多签节点来托管比特币,整体解决方案类似于有许可机制的联盟链,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链方式。

与 Liquid Network 同期的还有另一个名为 RSK 的侧链,它诞生时间更早,在 2015 年 10 月就发布了白皮书,但并没有成为后来被津津乐道的解决方案,甚至现在不再被人提及。

同样在 2016 年,名为 Giacomo Zucco 的开发者基于 Peter Todd 的理念,提出了 RGB 协议的初步构想。但直到 2019 年,Maxim Orlovsky 和 Giacomo Zucco 才成立了 LNP/BP 标准协会,推动 RGB 向实际应用发展。随后在去年 4 月,又发布了 RGB v0.10 版本,为比特币和闪电网络带来完全支持智能合约的功能,自此 RGB 才算完成了「可落地」的重要功能,也才有了前段时间火热的「RGB++」,但不管是 RGB,还是 RGB++,从真正落地性上看都还有一段距离。

当然,我们不能忘了另一个重要的角色——Stacks,作为号称可真正意义上支持智能合约且能在比特币上实现去中心化应用程序开发的知名 Layer2,自 2018 年推出以来,一直是 BTC Layer2 赛道的头部玩家,并且随着「中本聪升级」的来临,赚足了行业眼球,不过最近的升级推迟又让烈火被浇灭。

距离我们较近的 BTC Layer2 解决方案是去年才被提出的 BitVM,它的实现方式和以太坊的 Optimistic 如出一辙,因此也获得了不少关注。不过,BitVM 的智能合约运行在链下,且每个智能合约不共享状态,而 BTC 跨链使用传统的 Hash 锁来进行资产锚定,没有实现真正去中心化的 BTC 跨链。

透过上面的回顾,我们不难发现,BTC Layer2 其实发展时间远早于以太坊,并且这些尝试不停被验证,后来人踩在前人肩膀上不断行进,才有了 2024 年的今天,也让 BTC L2 的发展不再是星星之火,我们透过下图可以看到目前市场上几个主流的 BTC Layer2 解决方案现状和代表项目,可以直观看出当前的困境(感谢网友供图)

据公开资料显示,今年获得融资的 BTC Layer2 项目已不下 10 个,且还在增长中,称得上明星赛道,但到目前为止,真正意义上拿得出手,且被大众认可的 BTC L2 寥寥无几,要么是受困于技术瓶颈,开发迟迟遇阻,要么是像 Merlin 这样高开低落,被社区吐槽,还有就是因为不够去中心化,大资金始终不敢上车,仅仅是在外围打个「掩护」。

正如上文我们分析 ETH Layer2 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就,正是很好平衡了「去中心化」和「原生性」,才让资金愿意进入 Layer2 生态,从而实现「百花齐放」的效果,而当前 BTC Layer2 同样处于这样的困境下,亟待破局。

2、比特币生态可能的突破方向

最近比特币香港大会正刚刚结束,笔者有幸到现场去聆听了这些行业知名 BTC L2 的分享,一方面是参会,一方面是解答自己的疑惑,希望能够找寻到具备更加去中心化、更加具有数据可用性和更安全的 BTC Layer2 方向,其中有两个被广泛关注的新兴 BTC Layer2 进入了视野。

首先在活动现场笔者与 BEVM 的一位小伙伴进行了畅谈,尽管在之前看到了他们获得比特大陆融资的新闻,也因为研究 RGB 而了解到了 Taproot Consensus 的情况,但对其团队背景和具体情况不是特别清晰。

实际上他们在 2017 年就做出了 ChainX,一个将 BTC 通过去中心化的方式带入波卡,并吸引了超过 10 万枚的 BTC 进入协议交互,但因为采用 11 人的多签方案托管用户的比特币资产,存在一定的中心化风险。随后因为比特币著名的 Taproot 升级,为 BTC 带来了更高效、更灵活、更私密的传输方式,使得 ChainX 团队看到了新的 BTC L2 构建方式,也才有了现在首个基于 Taproot Consensus 的 BEVM 网络。

按照官方资料 BEVM 通过 Taproot Consensus 实现了去信任化的 BTC 网络解决方案,而 Taproot Consensus 由 3 个核心功能构成:首先 Schnorr Signature 让比特币多签地址可以拓展到 1000 个(相比于 ChainX 的 11 人方案大大提升了安全性),从而实现多签地址的分散化;其次通过 MAST 实现多签管理的代码化,不靠人来签名,而依靠代码驱动;最后用 Bitcoin Light Node Network 靠比特币轻节点网络共识来驱动多签,实现了完全去中心化的比特币跨链和管理。

从逻辑上来说 Taproot Consensus 的实现方式既不像传统的侧链方式,也不像大热的 RGB,似乎开辟了一个新的技术实现逻辑,当然笔者并非专业技术人员,不能从技术优劣性和代码层面上进行判断,但至少看到了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案。另外,BEVM 核心开发者还在活动上提到了 BEVM-Stack,这个和 OP Stack 有几分雷同的概念引起了不少探讨,毕竟如果在 BTC 上实现了一键发 Layer2,或许会给 BTC Layer2 发展带来新的格局。

另一个在香港听到比较多提及的项目是同样在 4 月完成 2100 万美元 A 轮融资的 Mezo,投资方也很亮眼,由 Pantera Capital 领投,Multicoin、Hack VC、Draper Associates 等参投,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西方 BTC Layer2 代表。

Mezo 通过使用 tBTC 作为基础,而 tBTC 是已经诞生几年的用于链接以太坊和比特币 DeFi 之间的桥梁,tBTC 让拥有 BTC 或 ETH 的任何用户都能够通过使用一个签名者网络来创建 tBTC。与以前的解决方案不同,锁定的比特币没有中心化托管人,随机选择签名者,并为每个铸造的 tBTC 选择不同的签名者组,签名人提供抵押品以确保他们不能轻易地拿着资金跑路,同时通过超额抵押的方式来保证网络正常运转。

因此,tBTC 作为一种等值 BTC 价值的 ETH,它充当了比特币和以太坊之间的桥梁,BTC 持有者可以将 BTC 存入智能合约并接收 tBTC。Mezo 也正是通过 tBTC 来实现 BTC Layer2 的功能,虽然有创新性,但更像一个「技术缝合怪」,而此次融资的团队也正是 tBTC 背后的开发团队 Thesis。

另外,从目前已知的资料来看,Mezo 的安全保障方式似乎还是多签方式,这在某种意义上并不太去中心化,值得商榷。

当然,BTC Layer2 的信任问题才是阻碍发展的绊脚石,尽管古语云「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我们不能用他人的优势来贬低对方劣势,只是站在行业的发展来看,如何做大赛道,如何树立榜样才是任何一个项目的目标,退一步说,如果 BTC Layer2 能够实现 ETH Rollup 的效果,何愁生态发展不起来,何愁不能实现千亿规模的 BTC Layer2?

展望

尽管最近因为宏观金融变化对加密货币生态带来了不少影响,也让比特币市值回落到了 1.2 万亿美金附近,但这阻挡不了行业的前行,也不会让人们对比特币生态的发展失去信心,虽然像 Merlin 这样的项目为 BTC Layer2 赛道似乎开了个「坏头」,但这并不会妨碍人们继续建设 BTC Layer2。

要知道 ETH Layer2 的发展同样是困难重重,甚至需要一两轮牛市来巩固这一趋势,可一旦技术方向和技术路径被确认,它的上升指数就是几何级的增长,目前 BTC Layer2 大概就在这段艰难的爬坡期。

从效用上看,我们需要更多像 BEVM 这样具备「去信任化」、「原生性」和「更安全」的生态项目出现,也需要像 Stacks 这样持续建设的老玩家贡献新鲜血液,以及像 Mezo 这样具备创新性的项目来为赛道添砖加瓦,只有百花齐放的生态情形出现,BTC Layer2 才能迎来新的春天。

「悲观者永远正确,乐观者永远前行」,只要沿着正确的方向走下去,我们大概率会看到比特币生态迎来真正意义上的爆发,而不是昙花一现的炒作,毕竟这个千亿赛道的魔盒已经打开,我们能做的除了怀抱期待,还要多一份耐心和坚守。

说明:比推所有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原文链接:https://www.bitpush.news/articles/6726214

比推快讯

更多 >>

下载比推 APP

24 小时追踪区块链行业资讯、热点头条、事实报道、深度洞察。

邮件订阅

金融科技决策者们都在看的区块链简报与深度分析,「比推」帮你划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