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信赖的区块链资讯!
比推数据  |  比推终端  |  比推英文  |  比推 APP  | 

下载比推 APP

值得信赖的区块链资讯!
iPhone
Android

同行相轻,Akash 创始人质疑 io.net 掀起 DePIN 骂战

深潮TechFlow

明面是客观的产品体验问答,背地里则是两个业务类似项目的较劲与品牌形象维护。

撰文:深潮 TechFlow

这几天最值得关注的事件之一,便是 IO.NET 的代币上线。

从币安开盘的价格变化,再到提供显卡挖取 IO 代币的经验复盘…似乎所有的关注点都集中在 IO 的资产层面。

不过,也有人唱反调。

比如另一个同为去中心化云计算的项目 Akash Network,其创始人 Greg Osuri 就有些闲不住,在注意力都在 IO 价格变化的当下,跑去体验了一把 IO.NET 的产品。

结果这一体验,效果却有点不尽人意。

Greg 于是在推特上开始接连指出 IO.NET 的各种产品体验问题,硬是从别家的创始人变成了 IO.NET 的“质检员”。

而 IO.NET 的 CTO GauravTdhinait 则接连回复,逐条对 Greg 提出的问题予以耐心解释。

双方有来有回,明面是客观的产品体验问答,背地里则是两个业务类似项目的较劲与品牌形象维护。

Akash 创始人体验友商产品并提提意见,在这个节骨眼上你很难说这是“顺手一用”,还是“故意挑刺”。

我们整理了 Akash 创始人 Greg 与 IO.NET CTO GauravTdhinait 的对线始末,将事件本身进行还原。

买苹果得诺基亚,大呼上当?

事情的起因,源于 Akash 创始人 Greg 在使用 IO.NET 时最初的一个故障反馈。

Greg 在 IO.NET 上购买了 4 个 A100 GPU 显卡集群服务,并且支付了相应的费用。

而在部署集群和支付费用流程完毕之后,Greg 却发现货不对板,查看各种数据之后他发现自己并没有得到 4 个型号为 A100 GPU,而是只得到了一张 RTX a4000。

从纸面上看,他想要的和实际给他的,性能差距巨大。Greg 直言这有点像你付了购买苹果手机的钱,却只拿到一台老款的诺基亚手机。

为了表示真实性,Greg 在推特上@ IO.NET 讨要说法之余,还不忘配上其录制的包含所有购买和操作步骤的视频录屏。

这个帖子很快被传播发酵,甚至其他人也倾向于认为这属于欺诈,要求 IO.NET 给说法。

此举很快就引来了 IO.NET 的 CTO Gaurav(@GauravTdhinait)的亲自下场回复,而 Gaurav 则给出了相对合理的解释。

Greg 这个视频录屏中所谓的“货不对板”,实际上是因为他创建的集群里有一台服务器(节点)不健康,所以集群没法正常运行。

而至于为什么要 A100 得到了 RTX a4000,具体来说,Greg 所展示的 RTX a4000 其实是集群的主节点(负责管理和协调的服务器),而不是用来执行高性能计算任务的工作节点(负责实际计算的服务器)。

并且这个有问题的集群 IO.NET 不会收钱,并且之后会被自动销毁。

说人话就是,你录的视频和实际看到的不是一回事。

买苹果得到的还是苹果,只是因为这台苹果手机有问题,才会出现了你认为的误解。

更重要的是,CTO Gaurav 还提供了另一些证据:Greg 实际上在 IO.NET 上一共创建了 7 个集群,其中 6 个都成功运行了。

而 Greg 则只针对这个失败的个例发帖并要求予以说明,虽然 IO.NET 没有直接对这个行为进行评价,但很难让人不联想到 Greg 可能是揪着个例挑刺。

成功的 6 个不录也不说,失败的 1 个录屏并要求回复。评论区也有网友直言:

你看起来不像是真的来好好使用产品的…

质检员当到底

在质疑货不对板之后,Greg 并没有停止充当 IO.NET 的质检员,依然还在吐槽 IO.NET 产品上的其他问题,揪着各类体验问题不放。

比如,Greg 提出自己充了 100U 到 IO.NET 的账户中,但是并没有获得升级来解锁购买更多集群的资格,并质疑 IO.NET 故意在搞审查,限制了他账户的权限;

又比如,IO.NET 的 CTO 觉得 Greg 使用产品的行为异常,快速的创建一个集群服务 2 分钟后又立马删除,Greg 非常认真的进行驳斥,说自己没有立马删除,而是过了好久才删除,因为 IO.NET 的系统一直不能正确显示 GPU,看着像程序没有响应,这才进行了合理删除…

而截止本文撰写时,Greg 依然在推特上不断地开新帖,甚至将各种问题放在一起进行吐槽,并告诉大家不要相信 IO.NET CTO 的一面之词,顺便夸了一下自家的 Akash Network 流畅运行。

IO.NET 到底有没有体验问题,有多少体验问题,在这样的对线和曝光贴中反而显得不重要了;

取而代之的观感是,作为另一个项目的创始人,却花大量的精力来“体验”别家的产品,并不依不饶的指出各种问题,认真驳斥每一个“一面之词”。

这到底是自家的 CEO,还是别家的免费质检员?

如此一来,纠缠于细节更多的让人觉得不是较真,而是把段位拉低了。

Greg 的行为也引来了社区的批评,有人直言“兄弟你该花时间改进自己的产品,而不是抱怨竞争对手”,而另一些 AKT 的持有者觉得 Greg 的格局不行,搞得自己都想卖币了。

同行相轻

古语言文人相轻,常常指文人之间互相谁也看不起谁。

其实你很容易 Greg 这种挑刺的爽感和动机 — 我也是跟你搞一样业务的人,眼里当然容不下你的小错误;甚至时常有“这你都搞不定,那我真的想说说你”的冲动。

所以 Akash 创始人吐槽 IO.NET,不得不说是一种 DePIN 相轻。

大家都有两把刷子,但也都希望对方只有一把。

DePIN 或去中心化云计算项目层出不穷,技术上本身没有太多门槛,更多的是资源密集型的业务。体验的高低、丝滑的程度和品牌资源的多寡,往往才是拼胜负的重要筹码。

但亲自下场客串质检员,如果没有绝对的把握能够指出问题,最后更多的还是伤了自家的品牌形象。

毕竟如果对竞争对手苛刻挑刺,真等到自家产品出点小意外,社区可是会翻旧账的。

给自己和他人留余地,或许才是在草台班子横行的世界中通行的处世哲学。

说明:比推所有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原文链接:https://www.bitpush.news/articles/6869988

比推快讯

更多 >>

下载比推 APP

24 小时追踪区块链行业资讯、热点头条、事实报道、深度洞察。

邮件订阅

金融科技决策者们都在看的区块链简报与深度分析,「比推」帮你划重点。